[:tw]吉儀,是喪禮主家給客人的答謝禮,香港一般用白色小紙封包裝,上面寫「吉儀」兩個字。[:]
Continue reading【廿四節氣-冬至】早放早返歸,齊人齊食飯
俗語有云「冬大過年」,到底是何解?
Continue reading農曆=陰曆?--細說曆法--【史學生筆記】
冬至是計農曆嗎?
廿四節氣這些中國傳統智慧一定是以農曆計算吧?
農曆=陰曆?
其實全世界的曆法主要分為陽曆、陰曆和陰陽曆。雖然世界各地的人類自古以來都分別制定不同的曆法去計算時日,但總結至今都是圍繞這三個不同的方法去制定的。
陽曆,即是太陽曆,顧名思義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週期來編制的曆法,據說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曆是由埃及人發明的。
陰曆,古稱太陰曆,又或者月亮曆,是根據月亮運行的週期(月相)來編制的曆法,目前純粹的陰曆有伊斯蘭曆。
而陰陽曆,則是結合日月運行週期而編訂的曆法。其實大部份被稱為「陰曆」的日曆都是陰陽曆,包括中國、日本、朝鮮等日曆。
我們日常講的農曆/舊曆(中國傳統農曆),是陰陽曆的一種,以太陽週期為一年、月亮的朔望月為一月,然後加入閏月來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所以,將農曆翻譯為 Lunar Calendar (甚至稱為陰曆)其實是蠻容易引起誤會的,因為陰曆的英文也是 Lunar Calendar (意思為月亮的日曆)。
至於我們現在用的西曆/新曆,又稱格里曆,則完全是太陽曆,一年365又4份之1日是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所以每四年又會有一個閏年(在2月底多加一天),去維持日曆和太陽週期的一致。至於每個月的日子,就與月亮週期沒有關係了,要知道月圓月缺,必須要翻查農曆才知道。
古人將冬至到明年冬至的日子,分割為24段,稱為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這些節氣與天氣的轉變有莫大關係,以往主要作為農耕用途,是以太陽運行角度(每15°為一節氣)去計算的,所以農曆和西曆中都可以計算得到。
傳統農曆還會計算閏月、干支等,且待下回再談。
冬大過年?——奇仔的疑惑--【白田邨奇仔話當年】
從小開始,每一年聖誕前一定要跟祖父吃一餐飯,每次一餐至少有兩桌,就算後來兒孫長大,各有各忙,連做節都很少現身,唯有做冬跟團年這兩餐飯一定齊人,連因為信教而很少出席做節活動的叔叔一家都會現身。
少不更事,見到堂兄弟姊妹們熱熱鬧鬧,自然開心,之後幾天就會放寒假,看燈飾加上聖誕大餐,緊接就是除夕新年,當時覺得12月其至比放暑假更好玩,而冬至那一餐就是歡樂時光的開始。
但何解做冬學校沒有假期呢?要聖誕新年才有假放?明明住得偏遠的堂兄弟都全部出來玩,就如放假一樣。這個不解之謎困擾我至今。
問爸爸,爸爸說冬至大過年。
問媽媽,媽媽就解釋中國以農立國,前人種田,到了做冬時節,收割、存糧等工作都會停下來,開始休息過冬,等明年開春天才繼續種田(小學中國語文冬至的課文好像也是這樣說的)。所以,當時人就特別重視這天,一年下來就是這天開始享受辛勞成果,所以就要一家人一起吃一餐豐盛的飯,以慰勞一年以來的辛勞。
當然,接下來我會問:「為什麼學校的假期只放到1月1日?那不是應該春天才開始上學嗎?」不過,爸爸媽媽就沒有再回答我了。這個疑問一直到中學時,都未有答案,之後爸爸再把另一個問號丟給我⋯⋯⋯
話說,中學有一年接近聖誕時,我問爸爸今年是哪一天做冬食飯?爸爸隨口就答我說是21、22日,年年都是那兩天!我完全反應不過來:每年大時大節都要拿日曆出來(當時未有智能手機),將農曆新曆對一下才知道是哪天過節,每一年的日子都不一樣,為什麼爸爸隨口便就肯定那兩三日天呢?爸爸神回:年年是新曆那兩天,何解?天知道。
我⋯⋯⋯⋯⋯⋯⋯⋯⋯
後來有幸問一些前輩才知道,原來冬至是廿四節氣之一,是以新曆計算的。他們說,其實自古以來中國的農曆是陰曆+陽曆,先為之農曆,只是由於現代人因為歷史因素及城市需要對傳統以漁農業為主而訂立嘅農歷需要減少,進而引入西曆。其實西歷亦將同樣將以陽曆計算的廿四節氣計算入內,就成為我地現在日常使用的新曆了;至於為什麼冬至要上學的問題,我想大家還是不要深究了。
冬至 -維基
https://zh.m.wikipedia.org/zh-hk/冬至
紫微星君誕--【阿婆話拜神系列】
紫微星君是道教神明(但亦被禪宗、天台宗等佛教宗派奉為二十四天護法神之一),原自民間對星宿崇拜的神格式表現。
Continue reading太平清醮梧桐寨--【現場特約】
今日是林村鄉梧桐寨同慶堂太平清醮的日子,我們的特約鄉民Franklin,亦是梧桐寨同慶堂的一份子,帶我們到現場參觀。
林村鄉梧桐寨是林村鄉二十六條村之一,這個太平清醮,是林村鄉太平清醮的一部份,每十年一度舉行。太平清醮期間每一天早上都會由不同的村輪流拜神,今天早上就輪到梧桐寨負責。每一條村都有自己的麒麟,由村口一路舞進村中,向神明祈求未來繼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晚上更有請專業劇團為太平清醮演出神功戲,今晚由鳴芝聲劇團演出《帝女花》,公眾人士須憑票進場觀看。醮期每天,公眾福食區會備有福食,以供公眾人士食用,相中可見今次的福食是傳統盆菜。
林村鄉自乾隆年間建成天后廟後,訂下十年一屆太平清醮,相沿至今歷二百八十三年。醮期是鄉民難得聚首一堂的機會,國外國內的成員都盡可能返鄉幫忙和參與,經費由各村按登記向各戶人口收取,多年以來都順利舉行。據Franklin說,建醮期間大家都希望回鄉幫忙,他即使有工作亦會選擇拒絕。
太平清醮每次都歷時五日六夜,由大量人手籌辦和處理。十年一度的機會正好讓平日各散東西闖蕩四海的鄉民團聚在一起,朝著同一個目標去衷力合作,增加大家對鄉村的歸屬感和使命感,是維繫鄉土感情和認同意識的重要部份。
特別鳴謝:梧桐寨鄉民+攝影師Franklin Koo
【廿四節氣-大雪】大雪開始凍,棉胎要出動
「大雪」是一個很北方的概念,在南方的香港幾乎從不見雪。
Continue reading死人都要搶?-棺艇--【史學生筆記】
十九世紀末,大量中國華工遠赴外地謀生,香港因著地利及各種條件,成為了出國歸來的中轉站。除了大量僑客、貨物過路之外,希望回鄉安葬的華工遺體自然也是經香港運回中國各地(主要為廣東省)。當時,經由各地同鄉會、會館聯繫搭路,由水路經香港東華義莊運回原藉安葬已經成為經常性安排。
最初,當地同鄉會、會館在埋葬遺體一定年期後,再去「起骨」,將骨殖以鐵、木、甚至藤條箱收藏,以備越洋歸鄉。這種原籍安葬的義舉因為東華義莊居中參與,變得更大規模及系統化,東華醫院十多名總理多為商人,具龐大的商業網絡,偏佈亞洲、大洋洲及美洲,與各地會館皆有聯繫。
由海外運回來的骨殖,在遠洋的航程中固然困難重重,需時無法預計。即使運到中轉站,被東華義莊有系統地接收之後,依舊困難重重。當時的交通和訊息傳遞都沒有現代發達,聯絡、運輸所需要的力氣就更大。
東華在香港接收來自海外的棺骨後,會先刊登招領廣告、聯絡先人原籍的會館,再安排棺艇(俗稱蝦苟艇,蝦苟艇原是小型漁船,因棺木骨殖要循水路運送回鄉而廣為所用)運回內地。
蝦苟艇時常遇上擄掠、勒索、海難。為了守護先人而喪命,並不罕見。以下搜集部份蝦苟艇遇險的記載,省港罷工結束後,珠江水路盜賊如毛,相信不為文字所紀錄的劫掠更多。
1926年,蝦苟艇駛至廣東省新會天河時,「突被匪徒刦掠殆盡」。禍不單行,該艇駛至三水地方時,再度被劫。同月,另一艘蝦苟艇於在順德時「匪峰擁過船,搜掠一空;所最慘者,勒索不遂,盡將船上各伴毆打,遍體鱗傷,有一舵工因傷弊命」,其他艇家之後亦「畏縮不前」,東華醫院後致信政府通緝匪徙,又求「切實保護」東華的蝦苟艇,政府數月後回信答應。
同年,省港大罷工期間,蝦苟艇又在寶安縣被糾察扣留,指「不合手續,破壞罷工條件」,要將該艇充公。翌年,又有蝦苟艇駛到崖門一帶「颶風大作」,「船被吹上草墶」,後擱置海邊,至四個月後,政府知其慈善性質,遂用160元僱數十名工人前往帶船落水。
1928年6月,東華的蝦苟艇運送兩具棺木回鄉,在順德大洲海面李家沙遭土匪截擄,後被國民革命海軍查起,東華聯絡有關人士處理。
雖然回鄉之路困難重重,百多年來經東華義莊共處理了十萬宗的原藉安葬服務,至於其他渠道的落業歸根,委實難以統計。
系列文章:
【千里回鄉‧落葉歸根】之一:落葉歸根-死都要返鄉下
【千里回鄉‧落葉歸根】之二:死人都要搶?-棺艇
參考資料:
《東華義莊歷史及檔案》http://www.tungwah.org.hk/museum/coffinhome_archives.pdf
《省港大罷工影響下的東華義莊》 http://leungpolung.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1.html
《東華義莊的歷史與文化承傳》http://www.tungwah.org.hk/museum/coffinhomehist.pdf
葉漢明:《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檔案文獻資料的印證與啟示》,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
丁新豹:《善與人同: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0。
落葉歸根-死都要返鄉下--【史學生筆記】
電影《落葉歸根》講述在外打工的老趙,為了完成好友兼同鄉老劉的遺願,揹着他的屍體千里還鄉安葬,是為「落葉歸根」。途中發生各種情節不敍,但這個在現代人看來有些可笑的事情其實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的。
死後回鄉下葬「落葉歸根」是一個重要的傳統概念,特別是有祖墳的家族,子弟無論在哪裡身故都會運回去安葬,與宗親一起享受後人的香火,免得成為孤魂野鬼。這個自古以來一直奉行的傳統,在十九世紀因淘金熱和「賣豬仔」往外地的華工潮中受到了挑戰,大量華工在遙遠的外地客死異鄉要怎樣運回遺體呢?
1848年及1850年,美國三藩市及澳洲墨爾本先後發現金礦,淘金致富衣錦還鄉的淘金夢吸引了大量華人(自願或被騙)前往淘金(或最後變成打工)。這些華工的工作環境充滿危機,工時亦非常長,死亡率十分高。根據東華義莊的資料,十八至二十世紀約有三百萬華人到世界各地工作,很多希望死後運回原籍安葬。1870年,一份加州報章報導一批1200名華工的遺骸運回中國,相信他們是興建美國中部太平洋鐵路期間喪生的華工。
初期海外沒設立華人永遠墳場,而華工本身亦較希望落葉歸根,故當時同鄉會的其中一個任務就是處理身後事,以完原籍安葬之夢。然而,這個身後旅程漫長而艱險。
以轉口港聞名的香港,在這落葉歸根的路上,擔當重要的樞紐角色。海外華人會館與東華聯絡,由香港東華義莊作為中轉站,將骨殖或棺柩透過國內同鄉會組織運回原籍。百多年來,東華成為世界華人落葉歸根的樞紐,共處理數以十萬宗的原籍安葬服務。
系列文章:
【千里回鄉‧落葉歸根】之一:落葉歸根-死都要返鄉下
【千里回鄉‧落葉歸根】之二:死人都要搶?-棺艇
參考資料:
《東華義莊歷史及檔案》http://www.tungwah.org.hk/museum/coffinhome_archives.pdf
《省港大罷工影響下的東華義莊》 http://leungpolung.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1.html
《東華義莊的歷史與文化承傳》http://www.tungwah.org.hk/museum/coffinhomehist.pdf
葉漢明:《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檔案文獻資料的印證與啟示》,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
丁新豹:《善與人同: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0。
【阿婆話拜神】濟公活佛聖誕
廣福義祠
濟公係乜水?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一般民眾對濟公這位一代名僧的認識,但這句說話其實並非出自他口中,只是傳說中濟公不戒酒肉,尤其喜歡食狗肉,行為如瘋似狂,甚至有濟癲之稱,所以一直為民間誤傳;這句名言實為另一位高僧所言,暫且不表。
濟公在民間一直充斥不同的傳說,有傳他是南宋名僧,法號道濟,俗名李心遠或李修緣;亦有傳他是降龍羅漢拓世,圓寂後於多處下凡顯靈,尤以他製的「老泥丸」能醫百病,更令民間信仰濟公信仰份外盛行。除了治病,他更加有為民請命、抱打不平的社會形象,因而衍生出大量佛堂、道堂以乩童請濟公下凡為善信治病、解難等,在台灣格外盛行。
佢的傳說故事被多次改編成電視、電影。2008年更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舉行第一屆國際濟公文化節。
香港亦有不少拜濟公的佛堂、廟宇,濟公信仰亦都相當盛行,而當中尤以上環廣福義祠(百姓廟)得享盛名,相傳廣福義祠所供奉的濟公,本來是被供奉在灣仔迪龍里濟公廟裡的,八十年代初因為土地收購關係,輾轉搬往隔鄰太平山街38號的「孖廟」,過了十年後,濟公又再度被迫遷,後來就搬到隔壁的廣福義祠。
除了廣福義祠之外、荃灣玉霞閣、慈雲山觀音廟、錦田八鄉天德宮等全港亦有多處廟宇供奉濟公。
誕期
一般誕期為:
- 農曆二月初二 得道日
- 農曆八月廿五 得道日
松蔭園佛道社則以以下三日為誕期:
- 農曆五月十六
- 農曆八月十六
- 農曆十二月初八
相關資料由「初一‧十五」編輯組訪問相關前輩(廟祝、師傅、阿媽、阿爸、隔離屋拜神個阿婆都係主要訪問對象)、參考學者及網上資料整理編寫,年代久遠並牽涉口耳相傳的資料,如有錯漏或資料補充,請隨時聯絡我們。我們樂意與大家討論和作出修訂。
參考:
- 周樹佳:《香港諸神——起源、廟宇與崇拜》,中華書局,2009。
- 維基百科:《東華帝君》: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8%8F%AF%E5%B8%9D%E5%90%9B
- 尹志華:《全真教主東華帝君來歷略考》,2011。
- 道教文化資料庫:http://zh.daoinfo.org/wiki/%E7%8E%8B%E7%8E%84%E7%94%AB
電視劇:
- 濟公,香港亞洲電視(主演:林國雄,1986年)
- 濟公,香港無綫電視(主演:梁榮忠,1997年)
電影:
- 1939年《濟公活佛》,香港魯魯影片公司,(主演:伊秋水)
- 1949年《濟公活佛》,香港星光影片公司,(主演:伊秋水)
- 1950年《濟公三氣華雲龍》,香港泰興影片公司,(主演:伊秋水)
- 1950年《濟公傳》,香港天星影業公司,(主演:洪波)
- 1954年《濟公新傳》,(主演:梁醒波)
- 1958年《濟公火燒琵琶精》,香港華僑影業公司,(主演:梁醒波)
- 1964年《濟公活佛》,香港順利影業公司,(主演:新馬師曾)
- 1965年《濟公大鬧公堂》,香港玉聯影業公司,(主演:新馬師曾)
- 1965年《濟公怒斬白骨精》,香港玉聯影業公司,(主演:新馬師曾)
- 1966年《濟公鬥八仙》,香港大志影片公司,(主演:新馬師曾)
- 1969年《濟公活佛》,香港聯合影業公司,(主演:蔣光超)
- 1975年《濟公活佛》,香港新華影業公司,(主演:岳陽)
- 1977年《佛跳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演:野峰)
- 1978年《烏龍濟公》,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演:野峰)
- 1982年《新濟公活佛》(主演:許不了)
- 1993年《濟公》,大都會電影製作有限公司,(主演: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