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廿八- 洗邋遢(大掃除)-【過年風俗系列】

年廿八,洗邋遢,是新年前大清潔比較老式的講法,後生仔女一般叫「大掃除」。

對於忙碌的香港人來說,一年一度的大掃除可能是很多家庭唯一會徹底清潔的日子。鐘點家傭在年底亦是大旺季,因為有些家庭甚至一年才會僱人做一次大清洗(平時洗唔洗就唔一定了)。

傳統上來說,洗邋遢有去舊迎新的意思,在新的一年開始之前整潔家居,丟掉垃圾和霉運,乾乾淨淨過新年。至於為什麼會選在年廿八,有兩個講法,一是說「廿八」跟「易發」是諧音,取其吉利之意,亦有說因為年廿九/三十會是團年的日子,需要準備食物,年廿八是家中婦女在過年前最後可以進行清潔的日子。

傳統習俗

傳統的家庭在洗邋遢的時候,通常會再做兩件事。

一、薰香

將梧桐葉灰和枷楠香放入香爐燃點,同時關閉門窗30-45分鐘(屆時人類和寵物都需要離家),再開窗通氣。這個是傳統殺菌除蟲的方法,亦有除去污氣的作用。

二、碌柚葉洗身(也有說是在年廿九的時候才洗的)

傳統相信碌柚葉可以去除霉運,所以在洗邋遢的時候,會用碌柚葉加水灑淨家居角落,當晚亦會用碌柚葉洗淨全身,以最好的狀態神氣迎接新的一年。

年廿四- 謝灶-【過年風俗系列】

傳統上,準備過年的第一個節目,由 謝灶 開始。

農歷十二月廿四日,是民間謝灶的日子,這只是現代一般的認知。古時廣府人有「官三、民四、蜑家五」的規定,亦有一說是「官三民四客家五麻瘋六」的,即是說官宦人家廿三日祭灶,民家(本地人士)一般則於廿四日,水上人家/客家人年廿五(另一說法是妓戶也是遲一天的),而患麻瘋病的人於廿六日才謝灶。

謝灶的風俗源起自周代,廚房之神「九天東廚命灶王府君」(灶君)作為照顧一家飲食的地方,當然得到古人的重視。除了長駐廚房負責安全之外,更擔當監察之神,每逢歲晚便返天庭,向玉皇大帝相告一家人的善惡。

謝灶的「謝」字,是很有講究的,對於「謝灶」的個行為,不說「拜」、「祭」或者「還神」,是「灶君」獨有的。除了是感謝灶君一年的保守之外,亦有先行謝過他向玉皇大帝美言的意思(既然先謝過,灶君也不好意思說得太壞吧?)對於一個長年駐守家中的神明,這個「謝」字顯得尊敬之餘,又不會太見外﹐可見「灶君」與民間關係之密切。

廣府人謝灶用湯圓、麥芽糖、片糖、甘蔗、冰糖、糖橘、漬梅等甜食,任選四樣稱為「四甜」,是為了讓灶君吃食後,向玉帝講多說好話。傳統上亦會用上紙馬及金銀衣紙一份,給灶君代步之用及參見玉皇大帝時穿著。由於凡間人丁眾多,為免灶君彙報時會講漏或者講錯,有人會為他準備一份貓紙範文,稱作《灶君疏》,內容自然是好話說盡,隱惡揚善。

一般謝灶的習俗如上,每個地方可能會稍有不同,不過最重要的,都是希望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感謝神明一年以來的照顧。